背景
从信息时代来到人工智能时代,掌握自己的信息系统越来越重要。 将自己的数据握在自己手中,摆脱大公司的监视干预是本站的价值观。 操作系统可以说是个人信息系统的重要基础,尤其是微软的Windows越来越绑定网络,将用户束缚在微软的服务中,探寻一下非大公司控制,可自己掌握支配的操作系统愈加必要。 今天咱就来聊聊操作系统选型,希望帮大伙找到适合自己的能够把握的操作系统。
概览
Windows应该是存在感最强的操作系统,伴随着PC的普及走进千家万户。 随着移动互联网发展Android和iOS也走进千家万户。 除了这些大公司运营的操作系统生态,其实还有Linux、BSD等系列操作系统,它们通常开源,将一切权力交给用户,有些用户体验已经打磨的不输商业操作系统,尤其是在服务器领域Linux更是占据霸主地位。 本文讨论的重点就是Linux操作系统。
各个系列的操作系统
- Windows
- 微软公司开发的商业软件,简单易用普及。
- Windows 98/XP/7/10/11 等面向PC的操作系统,包括家庭版、商业版等。
- Windows Server 2008/2016/2019/2022 等面向服务器的操作系统。
- Linux
- 源自芬兰大学生Linus,在GPL许可证约束下开放源代码。
- debian/arch/gentoo/alpine 等依靠开源社区自发演进的。
- RedHat/SUSE 等依靠商业公司运营服务。
- BSD
- 老Unix操作系统的社区维护版本,源自Berkeley校区。
- OpenBSD/FreeBSD 等。
- MacOS
- 苹果公司运营的商业操作系统,大公司包办一切。
- 只有主线版本。
- Android
- Google采用Linux内核为移动设备开发的操作系统,在GPL约束下开源。
- 各手机厂商基于开源部分定制自己的专属系统。
- LineageOS/eOS 等社区开发的操作系统。
- iOS
- 苹果公司移动设备的操作系统,极度封闭。
- 欧盟正在撼动其封闭生态。
- Other
- 操作系统其实并不复杂,好好学习也可以写出自己的操作系统。
- ChromeOS/FirefoxOS 就是厂商新推出的小众操作系统。
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
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最重要的是自己想用就可以用,最好想怎么用就怎么用。 过于依赖网络的操作系统,比如ChromeOS/iOS当然就要排除在外了。 即使大公司不作恶,也有可能停止服务。
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应当能够在硬件上自行安装,最好安装好就附带常用功能。 不得不说这方面Windows还是不错的,就像他们广告中说的,买了Windows同时拥有了计算器、日历、文本编辑器等等一系列软件功能。
PC和移动设备面对的情况大相径庭,即使都是Linux也是差异很大的分支。 针对不同类型的设备还是要用不同的标准来选型。 尤其是硬件驱动,在移动设备上比较难搞,而PC上Windows驱动必然都有,Linux通常也不缺什么。 本文主要针对PC设备,其他设备有空再详细介绍。
PC的操作系统也通常称为桌面端的操作系统,主要有Windows/Linux/BSD/MacOS四类。 BSD太过于小众,就暂不多介绍了。 MacOS几乎没得选,捆绑苹果设备,也没有分支。 接下来先简单回顾一下Windows,然后着重介绍Linux系列操作系统选型。
Windows
Windows操作系统分为面向PC的版本和面向服务器的Server版本。
Server版本继承了很多服务器的功能,且有严格的重启和断电管理,但对于个人使用反而缺少很多功能,激活和安装软件也比较麻烦。
面向PC的版本分为家庭版、专业版、旗舰版、企业版、工作站版等,根据地域还有区分,比如中文定制版或欧盟的版本。 这些版本随着价格增加功能也越多,通常功能上: 家庭版<专业版<旗舰版~=企业版~=工作站版本。 欧盟的版本由于反垄断通常去掉了媒体播放器等一些自带软件。 中文定制版就不用理会了,没人会主动选择它的。
值得一提的是自Win10开始出现的LTSC——长期支持版。 这算是官方精简版,去掉了应用商店和各种奇奇怪怪的应用,原始风味的Windows体验,基础功能等同于企业版。 在Win7时代也有类似的Thin版本。
这里推荐MSDN,Itellyou,一个提供Windows官方镜像P2P链接的网站。
Linux
内核+发行版
所谓的“内核”,通俗地说就是操作系统最核心最关键的部件。 它负责一些最基本的工作,比如: 管理硬件驱动、管理内存、管理文件系统、管理进程等等。 这些东西只要少了任何一样,整个操作系统就不能正常运转。
Linux系列操作系统的内核一直是由 Linus 领导开发,采用GPLv2开源协议,任何人都可以随意获取、免费获取、参与开发。 同时所有基于Linux内核开发的操作系统也必须开源,允许大伙获得源代码。 Windows也有其NT内核,但Windows通常整体打包发布,所以其内核没有存在感。
操作系统在除了内核,通常还应当提供命令行、图形界面、运行库等。 由于Linux内核高质量且开放,有很多爱好者和商业公司基于Linux内核整合配套软件打包发布形成发行版。 选择Linux操作系统就是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发行版。
发行版的选择
首先推荐网站 https://distrowatch.com
。
这是知名的操作系统排名网站,收录并列出各个操作系统的新闻,根据访客点击不同操作系统(发行版)的次数给出一个排名。
这个网站主要收录Unix/Linux及其衍生品,并不包含Windows和MacOS。
DistroWatch的搜索页面提供了很多选项用于筛选发行版,可以作为我们选择发行版时的首要参考。
- OS Type
- 操作系统的派系,这里当然选Linux。
- Distribution category
- 发行版类型或者说面向的需求,比如新手(Beginners)、桌面(Desktop)、瘦客户端(Thin Client)、游戏(Gaming)、移动设备(Mobile)等。
- 个人认为这个分类不够完善,很可能漏掉或冗余。
- Country of origin
- 源自哪个国家,开源社区无国界开发者有国籍:)
- Based on
- 基于哪个发行版,发行版的衍生类似树状,如果偏爱哪个基础发行版,可以通过这个选项看看他的变种。
- Not based on
- 不基于哪个发行版,同上,排除你从根上就不喜欢的发行版。
- Desktop interface
- 桌面,或者说图形介面更完整。
- Linux的多样化也体现在桌面环境,可以搭配完全不同的桌面,这可不是换换壁纸或者主题,类似从Windows桌面和MacOS桌面的那种区别。
- 其中的选项也不都是严格意义上的桌面,有些则是窗口管理器(可以简单的理解为没有任务栏的桌面)等桌面组件;因为Linux的自由,桌面不必都是完整的,可以自由搭配窗口管理器、登陆管理器、合成渲染、菜单栏、任务栏等。
- 这里列举三种主流桌面方案:
- KDE 模仿Windows,提供完善的图形化设置,附带很多高质量配套软件。
- GNOME 越来越像MacOS,模仿Linux的发展方式,专注桌面核心组件,默认精简。
- Xfce 相对轻量级的桌面环境,有点像WinXP的风格,低资源占用。
- 主流发行版通常都提供这三种桌面可选,如果从Windows迁移过来,推荐从KDE入手,复刻Windows的体验,默认配置通常也最完善好用。
- Architecture
- 架构,通常都是
x86_64
。
- 架构,通常都是
- Package management
- 包管理方式,发行版的软件包基于哪种模式管理,也算是选择发行版的派系。
- DEB由Debian发行版社区创建,也被Ubuntu等发行版继承,历史悠久,社区文化,配置文件可读友好。
- RPM有红帽公司开发用于其RHEL发行版,Fedora/SUSE等也采用,配置方式大量采用二进制文件。
- Pacman是Arch发行版的包管理方式,衍生至Manjaro等发行版,结构相对扁平简洁。
- Release model
- 发行模式,是定期发布版本还是滚动更新,有没有长期支持LTS本
- 滚动更新提供最新版本的软件,但也意味着频繁的更新和更多的漏洞。
- 推荐有 LTS 支持的定期发布版本的发行版,LTS会在新的版本发布后仍然对老版本提供几年的安全补丁,运行也会更稳定。
- 就像Windows,面向企业的Linux发行版RHEL/SUSE等都是LTS模式。
- Install media size
- 安装介质大小,通常都比Windows安装盘小,这个选项本身没什么意义。
- Install method
- 安装方式,分为Local(本地安装),Net-Install(网络安装),OEM(出厂自带)。
- 当然选择本地安装喽,也可以看看OEM有哪些硬件厂家提供。
- 本地安装介质通常分为两种Installer和Live。
- Installer安装镜像通常4GB,有一定的定制空间和额外软件包,就像Windows的安装盘。
- Live安装镜像通常能提供不错的开箱即用的体验,是强化的PE系统。
- Web安装镜像通常最小但如果没有网络可能无法完成最小化安装。
- Multi-language support
- 多语言支持,主流发行版都支持中文,如果不支持中文可以pass掉。
- Init software
- 初始化软件,这个选项是给资深有追求的用户准备的,暂且不管。
- 当前红帽公司主导的Systemd是最主流的选择。
- Status
- 状态,当然要是活跃Active的发行版。
推荐部分发行版
- Debian
- DEB包管理框架,大约每2年发布一个版本并提供5年的LTS支持,本地安装以Installer为主,最近也开始提供Live镜像,默认GNOME桌面,在Installer镜像中同时包含选择KDE和Xfce所需文件。
- 完全社区开发的发行版,自由分为浓厚,其软件源也着重区分包是否开源,到12版才官方集成非开源的驱动程序。
- Debian是通用操作系统,能稳定的运行于服务器上,对PC也有友好的界面。
- 软件源相对保守,版本发布后只提供安全补丁,不引入新功能,安全稳定的同时可能略显陈旧,debian虽然有backports通道提供新版本软件包,但默认是不启用的,当然也可以自己用deb包安装软件或者添加第三方软件源。
- 在Linux内核选择上,使用版本发布当年的LTS内核并随内核社区一起提供长期支持。
- Linux Mint
- DEB包管理框架,基于Debian/Ubuntu,随UbuntuLTS版本每两年发布,提供Live镜像,暂无Installer镜像,默认Cinnamon桌面从GNOME分支而来保留GNOME2风格。
- 社区为了摆脱Ubuntu背后商业公司的影响而分支的发行版,有着Ubuntu的友好,更加自由,曾登顶DistroWatch榜首;Ubuntu强推snap商店并把软件源中的包搬到商店的行为让我们选择LinuxMint。
- 在Ubuntu软件源基础上,将移动到snap商店的软件包恢复到deb源,还提供额外的驱动管理等用户友好组件。
- LTS支持跟随Ubuntu,与Debian略有不同,会提供软件包的小版本更新,用于PC可以尝试较新的版本,内核版本与Ubuntu同步并不一定是LTS内核而是有Ubuntu提供内核的长期支持。
- OpenSUSE
- RPM包管理框架,来自德国,随企业版SUSE发布,提供滚动更新的Tumbleweed版和定期更新的Leap版,本地安装以Installer为主,同时也提供Live镜像,默认KDE桌面,Installer中多种桌面可选,提供非常全面的开箱即用体验。
- 非常稳定精良的设计,尤其是其Yast可比Windows的控制面板,几乎可以平替Windows。
- 提供很多图形化的服务器管理功能,用于PC可能显得过于完善。
- Manjaro
- Pacman包管理框架,基于Arch滚动更新,相对保守一些进行更多测试放慢节奏,提供Live镜像,默认KDE桌面,开箱即用。
- 官方号称给Arch的软件包增加额外的测试和缓冲器,只同步安全补丁。
- 在Arch基础上对商业软件更加友好,软件源中有discord等热门商业软件。
实现局域自由的关键路径
操作系统是自由使用计算机设备的基础,也算是实现局域自由的关键一环。 Linux以其开源自由的特点,广泛活跃的社区,可以作为操作系统的首选,尤其是提供LTS支持的发行版作为主力系统真是非常靠谱。 Windows虽然是封闭商业软件,但本地自由使用难度并不大,考虑其广泛的生态,尤其是游戏娱乐,值得收录镜像以备用。
未来有空再细谈Linux镜像源和Windows激活的话题。